前四章圖解記錄
所謂「溝通」這件事
一、你是不是得了「只看得見自己的病」或「瞬間讀心術症候群」?
二、所謂「應傳達給對方的訊息」
- 息訊就是要滿足三個要件
1. 問題(主題)要明確易懂
2. 所期待對方的反應要很明確
3. 要有一個答案 - 為了不要陷入「只看得見自己的病」或「瞬間讀心術症候群」,應該時常回到訊息的定義,去確認 1. 問題 (主題) 2. 所期望得到的對方的反應
確認 1 : 確認問題 (主題)
- 試著自問自答「我現在應該替對方解決的問題 (主題) 是什麼?」不論你的想法有多棒,只要偏離問題 ( 主題 ) ,根本就無法開始討論。
- 在書寫之前,或向人開始說明之前,先確認主題,自問「今天的主題 ( 問題 ) 是什麼呢?」「我等一下要說明的是叫做 OO 的主題 (問題)」
- 儘管你聲嘶力竭地強調「這個很重要!」,但如果對方沒有「現在應該討論這個主題」的認知,就不可能進入討論。
- 自問「我現在要為對方解決的問題 ( 主題 ) 是什麼」,然後很自然地接著問「我對於那個問題 ( 主題 ) 的答案是什麼」
確認 2:確認所期待得到的對方反應
- 溝通最後目的在於希望對方有所「反應」。傳達只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
- 職場上所期待得到的反應,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
1. 希望對方「理解」
2. 希望對方「回饋意見、建議或判斷」
3. 希望對方「採取行動」
三、什麼才算是「答案」
- 先確認你在接下來的溝通中要解決的「問題 ( 主題 )」,並確認溝通後你希望對方會有什麼「反應」,之後,才輪到思考答案本身的階段。
自問自答以下問題
- 你是否清楚知道傳達者對於問題,說的是應該要採取什麼樣的行動?是要,還是不要?或者什麼樣的意見?
- 對於導致結論的根據,你是否贊同?
- 結論是行動的話,是否已經提出具體的做法?設想自己要指示屬下去做同樣的行動,你是否可以具體掌握所指示的內容?
答案的要素
- 結論
- 根據
- 方法
四、為什麼對方不懂你的「答案」
待續...
參考資料
http://meebox.blogspot.tw/2007/01/blog-post_24.htm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